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230章 湯顯祖楞了片刻,……

關燈
第230章 湯顯祖楞了片刻,……

湯顯祖楞了片刻,聽出對方在揶揄他,也不惱怒,只笑著回敬了一句:“看來兄臺已經決定要依附權相了。”

朱翊鈞意味深長的笑了笑:“湯兄也可以這樣認為。”

他是君,張居正是臣,他是學生,張居正是老師,他們倆向來是互相依靠。

朱翊鈞帶上張若蘭和張簡修準備離開,湯顯祖卻叫住了他:“還未請教兄臺姓名。”

“通州,李誠銘。”

三人往後面更僻靜的地方走去,走遠了張簡修還不住回頭,憤憤的說道:“這個湯顯祖,他認識我爹嗎,認識我哥哥嗎?這還沒到會試,他憑什麽說我哥哥高中是因為我爹是首輔。”

張若蘭輕輕在他後腦上拍了一下:“欲加之罪,何患無辭。”

“呀?”朱翊鈞戲謔道,“我怎麽記得,剛才有人‘噌’的一下就要站起來,跟人家理論。”

張若蘭也“噗嗤”一聲笑了起來:“剛才聽到他那樣說我的父兄,一怒之下想與他爭辯。”

“但我現在想想,其實也不必動怒。”

張簡修問:“為什麽?”

張若蘭說道:“只要咱們的爹是首輔,就總會有這些閑言碎語。”

“哥哥們考不上,他們會說‘首輔的兒子也不過如此’,哥哥們考上了,他們又會說‘不過是生得好,有個做首輔的爹’。”

“首輔不認得一個遠在臨川的書生。書生可以告訴旁人,首輔也知道他早有才名,並試圖拉攏他。而他,秉性高潔,不肯攀附權貴。若金榜題名,是他才學過人,不依附權相也能高中;若榜上無名,那是因為他得罪了權相。”

“立於不敗之地。”

張簡修一臉崇拜的看著張若蘭:“姐姐說得太好了,我怎麽沒想到。”

張若蘭又摸摸他的腦袋:“所以,咱們只要做好自己,不必在意別人說什麽。”

朱翊鈞看著她若有所思,張若蘭對上他的目光,以為自己剛才口不擇言,哪句話觸怒了聖駕,只得斂了神色,輕聲問道:“怎麽了?”

朱翊鈞笑道:“剛才,李贄說,你這樣的姑娘,是當年孔子周游天下,打著燈籠也尋不到的人才。”

說著他又笑了起來:“這不是讓我尋到了嗎?”

張若蘭被他說得不好意思,低下頭,轉過了身去。

“那可不!”張簡修滿臉自豪,“我姐姐文章寫得可好了。我爹常說可惜了,她若是個兒郎,說不得要中狀元的。”

張若蘭拽了弟弟一把,讓他不要胡說八道。朱翊鈞卻道:“不可惜,哪裏可惜了?”

“我的老師徐渭,著有四部雜劇,其中一部說的是才華出眾的女子黃崇嘏喬裝男子,安邦定國的故事。”

他又看向張若蘭:“等回到江陵,我拿給你看看。”

張若蘭卻不看他,仍舊低著頭,應了一聲:“好。”

“再往那邊走,是書院的後山。”

三人聞聲頓住腳步,旁邊有一處涼亭,亭中獨自坐著一位少年,與他們幾人年紀相仿,手裏正捧著一本書。

朱翊鈞帶著姐弟倆走入亭中,這才註意到,那少年手裏的也不是什麽正經書本,而是自己用線裝訂起來的一疊紙。

朱翊鈞好奇的掃了一眼,只見上面寫道:“隔墻聽得客分銀,不知人數不知銀,七兩分之多四兩,九兩分之少半斤。”

一個書生,看的不是四書五經,也不是他們王門心學的著作,竟然獨自坐在這偏僻的涼亭中,做算學題。

朱翊鈞看向張若蘭,後者凝眉思索,他又看向另一邊的張簡修,這孩子眼神清澈,便問道:“會嗎?”

張簡修搖頭:“不會。”

朱翊鈞在他腦袋上輕敲一下:“這麽簡單都不會。”

“噢!”張簡修捂著腦袋,這麽左一下右一下,感覺自己今天要被他倆敲傻了。

聽到“簡單”二字,那少年也擡起頭看向朱翊鈞:“你算出來了?”

朱翊鈞點頭:“六個人,四十六兩銀。”

張簡修一臉崇拜的看著他:“這是怎麽算出來的?”

朱翊鈞道:沾了些茶水,在桌上寫了個天元式。想了想,他又在下面寫下另一個算式,連旁邊的少年也好奇的研究起來。

“第一次分銀子,每個人分了七兩,還剩下四兩。第二次,每個人分了九兩,剩下八兩。”

“第二次比第一次每個人多分了二兩,多分的這些銀子,正好就是第一次剩餘加上第二次缺少的部分。”

“四兩加八兩一共是十二兩,再除去多分的二兩,就是六人。”

“六人每個人分七兩,就是四十二兩,還剩下四兩,也就是四十六兩。”

他還用第二次分銀的方法驗算了一下,完全正確。

張若蘭聽得頻頻點頭,恍然大悟,理解了他所說的解題過程,張簡修從小連四書五經都不愛讀,更別說算學,聽得似懂非懂。

朱翊鈞摸摸他的頭:“別為難自己了,你又不做生意。”

一旁的少年卻對他所列算式頗感興趣,又往後翻了一頁,給他看下一道題。

剛才是分銀子,現在是和尚分饅頭,解題思路大同小異,都是很簡單的二元一次方程,朱翊鈞八九歲的時候,馮保就教過他。

那少年一連翻了好幾頁,朱翊鈞都能一一解出正確答案。

少年看向他時眼神充滿了驚喜:“士人聚在一起,不是談論詩詞文章,就是暢談家國天下。第一次遇到有士人如此精通算學。”

士人只管讀書考功名,翻來覆去都是四書五經,非得背得滾瓜爛熟,才有機會從八股文中脫穎而出。

只有南來北往做買賣的商賈,才會研究算學。

朱翊鈞擺了擺手:“我也算不得精通,學過一些罷了。”

張若蘭笑著看他,剛才解題的時候,說得頭頭是道,現在倒還謙虛上了。

朱翊鈞接過那本冊子翻了翻,問道:“這些算學題都是你出的嗎?”

那少年搖了搖頭:“前些日子,一位到我們那裏經商的商賈送給我的。”

朱翊鈞來了興趣:“什麽商人?”

少年笑道:“是個很有趣的人,他說以前的籌算法太繁瑣,要用一種簡單實用的方法取代。”

張若蘭問:“什麽方法?”

“珠算。”

張簡修插了句話:“珠算不是早就有了嗎?”

那少年擺了擺手:“不一樣。他要集歷代珠算之大成,統一口訣和算法。”

這麽說來,這個人的確很有意思。

朱翊鈞問道:“他是哪裏人,姓甚名誰?”

“南直隸徽州府人,叫程大位。”

朱翊鈞樂了:“又是南直隸徽州府。”

帥嘉謨也是南直隸徽州府人士,看來徽州人不但會做生意,算學也個頂個的好。

朱翊鈞記下了,回去之後,就派人去找這個程大位。

正打算離開,又想起來,還不知道眼前這位少年的姓名,便問道:“聽你口音,像是松江府人。”

少年點了點頭:“沒錯,松江府上海縣。跟著老師和師兄游歷此處,因為老師與夫山先生是故交,特來聽他講學。”

朱翊鈞又問:“你叫什麽?”

“徐光啟。”

朱翊鈞又問:“你多大了?”

“今年十五。”

“你也要參加今年的秋闈嗎?”

徐光啟搖頭:“參加秋闈,我就不來了。”

朱翊鈞想想也對,要考試的誰來湊這個熱鬧,來湊熱鬧的要麽考過了,要麽今年不考。那邊的講學又開始了,於是,他們的閑聊也告一段落,幾人回到書院。

朱翊鈞註意到,此時,廳堂中的人已經少了許多。並不是人人都能接受泰州學派那套大膽新潮的觀點,接受不了的,已經提前離場。

朱翊鈞是個另類,他既不完全尊崇孔孟那一套,也不完全接受新的思潮,無論什麽觀點,他都會聽一聽,好與不好,信與不信,他自有判斷。

人少了,何心隱的講學卻更加大膽。前面講什麽教育、職業、平等。這時候,留下來的都是對他的觀點深信不疑,或是感興趣的,他進一步開始議論朝政。

一上來,他就先抨擊現在朝廷中存在的亂想,貪墨納賄、奢靡成風、官官相護、弊病叢生……

說著說著,他就把矛頭直指當今權相,一人之下萬人之上,擅權專政,獨斷專行。

畢竟是聽別人罵自己的父親,再怎麽淡定,張若蘭也有些聽不下去,欲要轉身離開,朱翊鈞卻攔下他,低聲道:“再等等。”

接下來,何心隱就說到了心目中的理想君主,不是什麽以血緣為基礎的、世代相傳的“家天下”,這樣的君主,不需要德行,只要會投胎就行。

他心中真正的君主應該具有允執屏中的品格,不公允、不執中就不會有道心,沒有道心就不可能弘揚道義、替天行道。

其實朱翊鈞已經隱隱猜到了,抨擊朝廷,抨擊權相都不過是鋪墊,他真正要抨擊的,是大明天子。

這話說得極為大膽,但這也是泰州學派區別於其他王門心學的一大特色,語不驚人死不休,什麽話題足夠轟動,他就說什麽。

可是,下面鴉雀無聲,沒有人鼓掌,也沒有人叫好。

何心隱又繼續輸出他的觀點,他創辦書院,由率教、率養管理學生,他們能允執顧中,正確地把握“群”和“均”的準則,杜絕不均和不公,體察民情,凝聚民心。

因此,只有那些能以先知覺後知的率教、率養,在國可為一國之君主,在書院可為一校之師長,在民間可為萬民之師、萬民之主。

何心隱最後提到,任何人都有培養、完善自己道德修養的能力和權利。因此,人人都可以通過用功成為眾孚所望的率教、率養,人人也可為師、為君。

講到這裏,他又將話題從遠離大眾的廟堂拉回到現實中。潛臺詞是:只要你們跟著我好好學,別說當老師,當皇帝都沒問題。

朱翊鈞一開始還有些生氣,一直陰沈著臉,以至於,他旁邊的張若蘭、張簡修,後面的馮保、王安等人全都低著頭,如坐針氈,大氣也不敢喘。

可是,聽到最後,他竟然忍不住笑了起來。這位年過花甲的老大爺,思想前衛,觀點新穎。搞半天,拉著皇帝、首輔乃至整個朝堂給自己創辦的學堂打廣告。

率教、率養正是他個人創辦的聚合堂和夫山書院的實際掌管者。

“夫山先生,我有一個問題。”

安靜的人群中,忽然想起一個清朗的聲音,眾人循聲望去,只見一位眉目俊逸的少年,悠然的搖著折扇。

何心隱已經講完了,接下來本來也該是提問環節。何心隱點點頭:“但說無妨。”

朱翊鈞問道:“大明天子生下來是犯了什麽罪嗎?”

既然泰州學派的從創立之初,就喜歡以大膽的言論博得話題和關註,那麽不妨來討論一個更大的問題。

何心隱雖然抨擊這個抨擊那個,但表達還比較隱晦,從未說過天子無能或有罪這樣的話。

眼前這位年輕人大膽又敢說,敢於挑戰皇權,他倒是露出幾分讚賞之色:“此話怎講?”

朱翊鈞道:“你剛才說通過修習自身德行,人人皆可為師、為君。”

“大明天子一定是觸犯了天條,在你這兒人人都能修習德行,為師、為君,但他不能。”

“天底下最拔尖的讀書人,通過科舉匯聚於朝堂,天子生於皇家,自幼接受這群天底下最拔尖的讀書人的教誨。可他在你心中卻不如一個普通人。”

“……”

何心隱沒想到,他竟然是來反駁自己的,角度這麽清奇,不是什麽三綱五常,忠義孝悌,而是用他的觀點來反駁他。

人人都可以,天子不可以,那一定是翻了天條。

朱翊鈞也不著急,等著他和自己辯論。

何心隱幾十年來奔走各地講學,見過的、聽過的刁鉆古怪的問題不計其數,這個問題難不倒他。

“天子生來被當做儲君培養,若勤政愛民,那是百姓之福,若荒淫無道,那便是百姓之禍。”

“再則,朝廷選拔官吏,只要八股文作得好,會作文章卻不一定德行高尚。”

朱翊鈞點點頭:“你剛才反覆提到率教和率養,他們品行高尚,德高望重。”

說到這裏,他皺起眉頭,頗為不解:“你們怎麽不去考科舉,教天子讀書,是因為不喜歡嗎?還是考過,但沒考上。”

“……”

何心隱早年確實參加過科舉,鄉試考了江西第一名,後來因抗稅入獄,從此便與科舉無緣。

朱翊鈞又道:“你的夫山書院也辦了不少年頭了,卻不知為朝廷培養了多少人才,為百姓解決了多少實際問題?”

“對了!”朱翊鈞伸出五根手指,“我慕名前來聽你講學,還捐了五兩銀子入會,說是用於聚合堂和夫山書院的開支。”

“我看,在座各位都捐了。大家也都不是什麽大富大貴人家,捐銀也是的目的是為了給大明培養人才,我們有權知道銀兩花在了什麽地方,不如你先公開一下賬目明細。”

朱翊鈞此言一出,周圍的人開始小聲議論。泰州學派的基礎是市井小民,市井小民並不富裕,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,很快就能生根發芽,迅速壯大。

何心隱聽明白了,這是來了個搗亂的。他立刻做出應對,先安撫大家的情緒。

他不但會輸出觀點給朝廷添堵,還很會煽情,從這些年來自己變賣田產,花費千兩白銀建立書院說起,這些年來千難萬險,遭受迫害……

矛頭又指向了張居正,雖未明說,但也暗示了迫害他的人正是當朝權相。

泰州學派根植於市井百姓,群眾基礎非常牢固,何心隱本人經過這麽多年的講學,在天下文士之中也頗有威望。他的話,他的話煽動性極強,很快就能引起眾人擁護。

朱翊鈞漫不經心聽他講話,心裏卻在琢磨別的事情,此時,他眼角餘光卻瞥見一抹身影,從側門走了出去。

這個人他不認識,卻又無端有幾分熟悉之感,仿佛曾經見過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